20年前出行全是老二八自行车,还没有私家车出行的话基本就靠28大自行车还有牛车、马车和驴车。28自行车是当时最主要的交通工具,"二八"指的是轮子直径为28英寸,回想当年二八车的辉煌拥有者那可是无比的自豪。小孩子们前面大梁上坐一个,后座上再坐一个,自行车大的好处就是稳当,坐在上面安全感满满。
那时候吃完饭一家子人在房前乘凉,孩子们嬉闹玩耍,没有手机,没有电脑,交流很多,感情很浓,那才叫一家人。那时候邻里间处得就跟一家人似的,一有事一个村的人都过来帮忙。
那时候,小溪很清,昆虫鸣叫,那时候,我们没心没肺,无忧无虑,无拘无束,多年以后我们老了有一句口头禅叫“那时候”……
那时候
有说不完的记忆,道不完的往事
说上几天几宿都不带厌倦和重样的...
新年新气象,现好多城市的污染指数轻松破了500。
和环境污染一样,我们自身在享受日常科技便利的同时,也受到了它的副作用。如果说科技进步是文明社会的标志,那么肥胖率可否作为它侧面反映的数据之一?
之前我们有很多运动手段,通过新陈代谢让我们的身体各项机能保持最佳,好像现在这些运动都被机器和科技手段替代了。
你没有发现自己在悄悄变胖吗?
今天的自行车已经被汽车所代替,我们需要用更快的速度去更远的地方,交通工具的更新换代很正常。不过两三公里内的出行,我们从健康和环保的角度来讲,还是多考虑一下,骑行或者步行吧!现在很多城市都有了共享单车了,看起来还是很不错的。
姑且先放下工业化与污染相伴而生的讨论,还有科技让人变懒的辩证关系。放下沉重的时代背景,从记忆角度,看一些与自行车有关的老照片吧!
这是一张上世纪30年代之前的老照片,那个年代,国内自行车的数量稀少,拥有一辆自行车绝对是身份地位的象征。喜欢潮流时尚的大户人家,买来也是拿来炫的,并不像上世纪80年代,用作主要的交通工具。这张老照片当中,干瘪着的后轮胎昭示着,这辆车子,它骑不了,仅供拍照。
从实物的相纸来看,同样是上世纪30年代之前的旧物,照片当中的这位仁兄,把这辆豪车秀出了新高度。
自家的图书堂门前,一幅对联格外显眼,“今天应做的事不可等到明天,自己应做的事不可依靠他人”,这是在老照片当中见到的,最早的白话文鸡汤。
可能是让人翻动记忆的老照片,小时候估计都会在自行车大梁上坐过,伴随着忆起的还会有对家人的爱念。
一个在草地上骑行的长辫子年轻姑娘。
自行车在人群当中,形成了一种潮流,至80年代,我国拥有自行车的绝对数量已经达到全世界第一,“自行车王国”的称呼也就这样得来了。
七八十年代的几张摄影照片,自行车无疑是主角。
© 2025 临沭公共自行车 技术支持:永安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